当前位置:首页  专业认知

航空航天类专业文化节之“大咖谈专业”集锦②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时间:2020-04-14来源:长空学院点击:1210


飞设专业前三场解读已经让同学们领略了五位大咖的风采,后四场讲座又陆续有八位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他们的专业见解。刘先斌老师对结构强度方向进行解读,卢天健老师展示了神奇的力学世界,袁慎芳老师用六个关键词全面介绍航空测试方向,空气动力学系更是邀请了五位大咖联袂出演,从不同侧重点呈现了空气动力学系所。内容如此丰富,真让人有些目不暇接了,八位大咖的接连分享是不是让你也产生了些幸福的烦恼?没关系,跟着本篇推送再来复习一下吧!


01

飞设之结构强度方向专业解读

 ——刘先斌老师

刘先斌老师从三个方面细致地为同学们解读了飞行器设计专业结构强度方向的有关情况。首先,刘老师介绍了航空学院的振动工程研究所,刘老师从研究所的历史和所获得的荣誉出发,向同学们展示了振动工程研究所自建立以来所培养出的一大批杰出专业人才,以及取得的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的丰硕科研成果。同时也简要介绍了振动工程研究所在非线性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所的研究目标。其次,刘老师就结构动力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透彻的剖析,刘老师以有关自行车和汽车静止和运动时不同的受力状态的简单例子引出了一些力学中的基本概念,进一步上升到飞机在飞行时的受力问题上,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同时,刘老师也谈到飞设专业和土木类专业的不同之处,他提到飞行器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基本功”的要求更高,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知识的积累适应了这样较高的要求,未来会取得更高的成就。最后,刘老师主要围绕钱伟长班的教育理念阐述了飞设专业与力学的关系,介绍了钱伟长班的相关情况,例如优质的师资力量、精英的教育理念以及卓有成效的培养成果

问答环节:

Q:力学和数学专业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

A力学和数学专业虽然存在不同,但还是有不少的相通之处。在这两个学科中,最重要的都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上,每一个概念中都有很深的内涵,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之后需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并深刻理解。

Q:对学好力学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A首先必须要认真对待,树立起一个好的态度面对力学的学习;其次,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其实同学们平时经常看手机,但从手机上我们得来的信息常常是他人想让我们看到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填鸭式接受。在此过程中,大家其实会浪费很多时间去接受一些无用的信息,反而缺少了对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力学模型再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求同学们对基本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考察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基本功,因此这一方面也是同学们要注意提升的内容。最后,学习过程中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必须要下足功夫,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思考问题的时间必须要足够。

Q:如果选择了工程力学专业,那么毕业后有哪些就业方向?

A:我们的就业范围很宽,适用面很广。毕业之后就要面对升学和就业两个方向,现在来说,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录用研究生和博士生,所以有不少人会选择继续读研;其次在面对就业时,除了航空航天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以外,也有很多学生就业于知名高校,比如说留在本校、厦门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等,或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如GE公司、SAMSUMGSIEMENS、中兴通讯、远景能源、上海电气、国电南自等,选择还是非常多的。


02

神奇的力学世界

 ——卢天健老师

报告以“神奇的力学世界”为题,卢天健老师表示,他的主要目的是与同学们分享他对于力学的认识。第一个模块,卢天健老师用一句“何谓力学?大道至简”来概括他对力学研究的认识,并且以新冠疫情为例形象地说明了力学研究中确定分析对象、建立力学模型、输入条件、选择研究手段、输出结果这一系列过程,针对其中的“研究手段”,卢老师强调了数学基础扎实是学好力学的关键。卢天健老师谈到,很多学生不愿意选择力学是因为感到就业前景迷茫,事实是,把力学学好了,可以干任何行业的事、分析任何的研究对象,学习力学,大有可为!卢老师鼓励同学们学好力学,善用这个“万金油”辅助其他专业的学习。随后,卢老师简单介绍了宇宙力学、航天力学,并由此引出了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钱学森,讲述了钱老的科学贡献与人生经历,表达了他对钱老的崇敬之情。卢老师强调力学既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一门工程科学,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基础和带动的双重效应。卢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时代特色,提出科技创新是建立强盛国家的基础,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科技创新或文化瑰宝都蕴含着力学的原理,力学早已存在于历史的各个进程中。他一一向同学们讲述了力学与四大发明、力学与中医、力学与武术、力学与中华美食的关联,让大家不禁感叹原来力学与生活如此贴近

第二个模块,卢天健老师回顾了自己的海外求学经历,又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轻量化,他表示降低结构重量是航空航天追求的永恒主题,并先后介绍了结构轻量化的意义与应用、生物多孔结构。卢老师从20年前开始研究超轻多孔材料和结构,他详细介绍了多孔金属的四个多样化特征和在交通运载工具、航天工程、现代化国防方面的需求,同时,卢老师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思路:立足力学,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并向大家展示了他带领团队承担的项目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绩。第三个模块,卢老师用丰富多样的例子展现了“无处不在的力学”,包括手机触摸屏的力学、微电子力学,还有一些平常难以与力学联合在一起的研究内容,如皮肤热--电耦合理论、含液多孔生物材料、神经力学等。卢老师特别指出力学的终极目标是脑科学,而他本人新的研究方向也是大脑的防护力学。一系列介绍颠覆了学生对于力学的传统认知!卢老师表示,他十分注重本科生的培养,并且“晒”出了他指导的本科生进行的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卢老师鼓励学生勇于挑战,他也欢迎同学们到他的实验室参观,与他交流。最后,卢老师留下了对长空学子的寄语:搏击长空,追梦力学!

本次报告中,结构强度所所长严刚老师从研究内容、历史沿革、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科学研究主要方向、实验条件、社会服务七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结构强度研究所

卢老师的报告为同学们打开了力学这一神奇世界的大门,同学们啧啧称叹的同时激起了对力学的好奇与向往,报告结束后纷纷提出了自己关于学习力学的问题。

Q:现在感觉学习困难怎么办?

A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当然也跟学习方法有关,但这是可以调整的,比如你的数学确实不好,你可以多做实验、数字仿真;另一个学生数学好,那就可以做理论。不同的学生能力不一样,大家各有长处就可以组队,参加各种竞赛,这样也能进行很多的研究,而且这样团队意识就出来了。

Q:卢老师对招收的学生有何能力素质要求?

A:首先,你们都是南航的学生,那么能力素质肯定是不错的,其实我最看重的是学生要踏实,功利性不那么强,并且能耐得住寂寞,在学习或者研究的过程中,不能受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比如实验总是不成功或者数学方程解不出来就放弃,这样是不行的。我相信任何问题只要我们能发现就能解决,或者换一种方式,总归是能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付出一些劳动和心血。

Q:卢老师,您对国外读研有什么看法呢?

A:国外读研有好处,但国内读研也有优势,主要看你的目标。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未来在国际舞台上与他人竞争,那选择出国深造比较好。但你也可以选择扎根祖国,在国内发展的优势就是朋友多、同学多,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人脉就会带来一定益处。比如我自己,在国外17年,回国后有点不适应,也觉得朋友很少,但这个时候就需要要求自己重新变成一个中国人,不能因为从国外回来就有优越感而失去对祖国的认同感,更不能把自己当做一个群体之外的人诟病国内的发展。毕竟从国外回来是“回家”,自己必须去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你。

Q:力学对数学的要求是不是特别高?

A数学与力学基本上不分家,一般意义上来说,很多同学不敢学力学就是因为自己的数学功底不太强,这也是个事实。你如果数学不太好,好几门课你考试就会有麻烦,但也不是说非要你数学拿到90分、100分才能学习力学,其实力学也注重实验,专门有一个“实验力学”这么个小学科,而且实际上把力学的实验做好更难,我是很佩服那些能够把力学实验做的很高深的人。我现在实验室里有一个人,数学一般,但他的动手能力很强,所以说不能有畏难情绪。我在剑桥时有幸与金庸先生参加同一个饭局,我非常喜欢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席间我请金庸先生为我留言,金庸先生说了一句让我十分感动的话“你是剑桥的教授,我是剑桥的学生。”金庸先生八十几岁了,从香港飞到剑桥,还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坚持读完了剑桥的博士。金庸先生如是,你们更不能现在学个什么东西就觉得太累了,畏难了。读书不能怕难,也不能怕晚,我从上本科到现在已经40年了,这些年间我一直在不断地捡起力学之外的热学、声学、电磁学、生物学,学无止境。


03

飞设之航空测试专业解读

 ——袁慎芳老师

此次报告,袁慎芳老师从六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航空测试方向的优势、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认识。袁老师首先讲到了“学科强”,作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防学科,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不仅仅在国防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服务大众需要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袁老师用一段“81192请返航”的视频表达了她的想法:国家实力强大是人民生活安康的最大保障,因而学习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意义重大。接着,袁老师针对“基地好”做出了进一步讲解。她谈到航空测试方向涉及的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和精密驱动研究所都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级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实验室老师和学生都努力遵循重点实验室“崇德效山、求是学海”的室训,不断提升自我品德和学识,努力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此外,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水平项目多,国内行业合作密切,国际交流频繁,能很好牵引教学科研工作,拓展师生国际视野。教师队伍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延续着师资这个话题,袁老师强调了航空测试方向另外一个优势——“教师牛”。袁老师依次介绍了陶宝祺、赵淳生、胡海岩这些开拓了智能材料结构与精密驱动创新领域、指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院士,又介绍了包括她本人在内的四位“国字号”人才及一批优秀的青年老师。袁老师还特别提到了“方向新”这一优势。智能化不仅是现今的关注热点,也是飞设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顺应技术发展和学科交叉的要求,我校智能飞行器等的研究和探索已开展近20年, “测、控、处理”是实现飞行器智能化的关键方法。而航空测试正是智能化的重要技术。未来新一代飞行器的苛刻指标要求的实现必须基于飞行器的智能化技术,更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国外有很多重要计划都致力于专门推进飞行器智能化的研究,如英国的隐形无人“雷电之神计划”和美国的“可变体飞行器计划”。“选择多”也是袁老师重点介绍的一个方面:航空航天引领高技术发展,技术军民两用,辐射其他行业,因此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和发展选择面宽,学生既可以在航空航天行业就业,也可以在华为、中兴等其他行业就业。此外,袁老师也鼓励学生继续学习,进一步攻读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在第六部分中,袁老师采用精美图片进一步介绍了学院拥有的优越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校园美景及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并用“环境好”加以概括。:“龙头学院,强势学科、优秀师资,国家级平台,选!”是袁老师报告的介绍语,号召同学们选择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Q:航空测试方向在上海有什么样的单位可以选择?

A:在上海还是有大量的单位可以选择的,首先是上飞院,其次是航天的几个研究所也在上海,另外专门针对航空测试的633研究所对我们专业学生的需求也很大。实际上也确实有很多的学生都到这些单位工作,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去民企,总的来说我们专业的学生在上海找工作是比较容易的

Q:航空测试最近几年的保研情况怎么样?

A:保研名额是按照整个飞设专业来划分,按照学生在飞设专业的排名并结合学校的一些情况来给你保研资格,并不是说专门给哪个方向固定保研资格。获得保研资格后,选择哪个专业方向还是取决于你个人的。而且你选择的空间是很大的,比如你想选择哪个专业,哪个老师,都可以在学院内自由选择。如果你想选择飞行器的测试方向,这是我们学院独有的一个方向

Q:请问航空测试专业是否对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A:其实整个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对这个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我们本身是工科院校,最后都要进行实际的设计或者工程应用,而且你做科研肯定是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这个不仅仅是对我们的专业,这个对全校的专业都是一个共同的要求。

Q: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A:这个专业的发展是非常好的,我也一直在强调这个事情,其实对于个人来说,在大学里学的内容不过只是打了一个基础,未来的发展主要是取决于你自己的。我觉得你以后发展的好不好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就是你的思想道德水平,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你首先要做一个好人,思想品德要高,你才能走得远,才能有朋友、有合作者,领导信任你,下属服从你;第二个就是要有自主学习能力,这个非常重要,也是你能站得高、走得远的必然要求。

Q:跟袁老师读研需要有哪些素质?

A:首先是你读研是自己有这么个愿望想多学一些东西,而不是你妈妈让你读或者社会上大家说应该读,为了那一张文凭。研究生期间,老师不再叫老师,而是导师,和学生通常是合作关系,所以他给你的大多是指导性意见,就和你学自行车那样,要敢于尝试自己骑才行,同时要不害怕,你要摔倒时,老师会扶你,但你不试,学不会。其次你要踏实肯干,你肯花时间去做,读研和高考、本科都不一样,没有考试大纲,要学会自主学习只要真正有愿望,肯踏实努力就够了,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04

吴杰、王同光、赵宁、董昊、史志伟

 ——共同解读飞设之空气动力学专业方向


411日晚的宣讲中,五位老师共同为长空学子和家长解读了飞设专业之空气动力学专业方向。

第一位主讲人吴杰老师总体介绍了空气动力学。吴老师首先讲述了空气动力学的地位和发展过程。他表示,对于一架飞机而言,设计是整个工程的第一步,而飞机气动外形是飞设的第一步,故而有“飞机设计,气动先行”的说法。随后,吴老师依次从早期应用、理论研究、创建、全面发展、创建空气动力学完整体系等阶段简述了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过程,其中特别提到了空气动力学当前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第二部分,吴老师主要围绕学科基础、专业教育、拓展课程介绍了空气动力学的专业课程,强调了空气动力学的前置课程,提醒学生这门学科对于前期知识储备的需要较高。第三部分,吴老师对空气动力学系进行了介绍,他回顾了该系的历史沿革,2017年空气动力学进入了“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吴老师详细讲述了戴昌辉、杨祚生、伍贻兆、明晓教授等老一辈学科带头人的事迹和研究成就,又以范召林研究员、陆夕云院士等为例展示了空气动力学系的人才培育成果。

吴老师表示空气动力学系具备完整的空气动力实验设施和计算条件,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在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飞行力学等方向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吴老师还着重介绍了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以及高超声速风洞实验室来展示空气动力学系优秀的实验条件。作为第三部分的主体内容,吴杰老师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空气动力学系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一是风力机空气动力学,首席专家为王同光教授,此方向的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吴老师还介绍了此方向有关的两家主要事业单位,表示毕业生去向以长三角、京津地区为主。二是计算流体力学,代表人物为赵宁教授。吴老师简要介绍了此方向一些主要的研究方法,如可压缩湍流自适应笛卡尔网格算法、多介质流体运动界面的数值模拟等,同时举例说明了其主要的科研项目和获奖情况。三是流动控制技术,代表人物为史志伟和顾蕴松教授。该方向的学生多次夺得飞行器创新设计类竞赛大奖,而毕业生去向主要为高校、航空单位、航天单位、船舶单位和民用企业等。四是非定常和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吴杰老师主要介绍了其中的气动弹性力学、非定常流场计算、高超声速实验和模拟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第四部分,吴老师谈到未来的飞行器设计向着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高超音速和微小型化,在高超音速方面主要发展有效的空气动力学计算和实验方法,在微小型化方面要求进一步优化气动外形。其后,吴老师又介绍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以及在多个不同行业内的应用。最后,吴老师向长空学子发出诚挚邀请:航空学院大家庭,完整的设备、雄厚的师资、丰富的经验、助力各位学子实现飞天梦想!空气动力学系,也让未来有更多多元化的选择!

王同光教授作为第二位主讲人,专题介绍了风电技术。王老师表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非常重视,经过多年的研发,风能的发展是最成熟的,而我国已经是最大的风能利用国家,国内发展前景很好。王老师介绍了风能技术研究在南航的历史,他指出,南航是国内最早开展风能技术研究的学校,中国风能协会的第一任、第二任理事长就是吴杰老师谈到的戴昌辉教授,在戴教授的带领下南航在风能开发研究方面风生水起。基于这样的历史基础,南航在风能开发研究方面也有相当高的地位,空气动力学系主持了四个国家风电“973”项目中的两个。王老师谈及国内风电技术与欧美之间的差距,他表示我国大型的风电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晚,在本世纪初这些技术主要从国外引进,而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风电产业才发展起来。在国家“97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开发了很多风电技术,应用在风电企业之中。由此,王老师又介绍了我国比较著名的风电企业,例如位于北京的金风科技、联合动力,位于上海的远景能源、上海电气等。王老师表示我国现在非常重视风电开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也正在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182019年连续立项几个风电的重点研发专项。最后王老师真诚邀请同学们能够加入他们的团队,毕业后加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开发研究事业中。

第三位主讲人赵宁教授就空气动力学相关国内行业的情况做了介绍。赵老师首先介绍了理事长单位: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它基本聚合了中国与空气动力学相关的单位和科学家,协会的挂靠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也基本代表了中国空气动力学的最高水平,而单位领导阶层有较多为我校毕业生。除此外,空气动力学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基地:中国航空空气工业动力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随后,赵老师又介绍了四所大学,分别为清华、北航、南航、西工大,他们也是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中心单位,此外还有钱学森回国后创办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赵老师表示空气动力是飞机设计的先行官,根据现在飞行器的发展,空气动力学的特性已经做到了极致,但还存在许多飞行器的机理并没有被完全研究透彻,例如吴杰老师提到的“湍流概念”,就此赵老师特别强调了南航的计算流体力学实力强劲,中青年教授在国内、国际崭露头角,具有较大影响力。针对很多同学觉得空气动力学比较难学这个问题,赵老师也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想要设计一个好的飞行器,必须要对空气动力学非常了解,空气动力学不论计算、实验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收获与付出是成正比的,花的力气大,收获就很多,理解也比较深入。赵老师认为学习空气动力学的就业不局限于航天、航空、航海,也可以为IT、金融等其他职业。最后,赵宁教师表达了他对于有兴趣的同学能够投入他们的团队研究中的期待。

第四位主讲人董昊老师介绍了高超声速的相关研究情况。董老师表示高超声速方向的研究比较前沿,当初自己选择来南航读研也是因为南航的高超声速团队非常强大。南航的高超声速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早,2004年就建立了高超声速风洞。南航的研究团队主要开展实验、计算,也包括理论分析,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对研究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空气动力学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学科,很多经典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在高超声速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经典问题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所以在高超音速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大有可为。南航是全国高校中风洞设备最齐全的学校,南航的风洞对我国的科研型号实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很多直升机的机身就是在NH—2低速空洞中开展实验。董老师表示高超声速风洞的任务近两年比较饱满,承担了很多型号实验,在国庆阅兵中看到的很多武器的技术研究或实验都是在南航进行的,这些都体现着空气动力学系在工程型号方面为国家国防事业、航空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最后,董老师强调风洞是飞行器发展的摇篮,而南航空气动力学系和航空工业气动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本科生企业实习的基地就在626所。空气动力学系优质的硬件条件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发展空间。董老师希望能有机会和长空学子一起体会风洞试验中“风雷响彻天地间”的豪迈和震撼。

第五位主讲人史志伟老师在学生培养方面做了介绍。史老师表示创新人才培养是南航的特色,也是航空学院最主要的特色,2018年航空学院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拿到了全国一等奖。创新人才培养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有很多教授下沉到一年级开设新生研讨课,在二至四年级有良好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体系,史老师非常鼓励同学们在大二大三就进入到一些老师相关的课程研究项目中。史老师还指出在飞行器设计方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进入到完整的创新类的飞行器设计过程中。史老师谈及系所在与飞行器设计相关的一系列竞赛拿到非常好的名次,其中许多工作都是学生的兴趣和想法提出后在团队协作中实现的。史老师举例说明了系所出色的人才培养成果:一批国家大的型号的型号总师、各个高校的知名教授、研究所的骨干研究人员等。史老师简要讲解了流动控制,他表示这个研究方向更多属于交叉,其出发点为怎样用新的技术手段使飞行器的技能进一步提升。流动控制技术是空气动力学方向最前沿的方向,受到国家、型号单位的重视,在这个方面有很多可以深入研究的空间。史老师还补充了飞行力学这一课程的介绍,他表示飞行力学贯穿整个飞行器设计过程,这门课程属于飞设专业主干课程。

问答环节:

五位老师的专业解读各有侧重,知识容量极高,同学们也在老师解读结束后踊跃提问。

Q:想了解飞行器总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A:在飞行器设计里面有“总体”这么一个设计方向,总体涵盖的内容、考虑的方面比专门的空气动力学广得多,飞行器的总体设计的面是非常广的,包括总体、气动设计、发动机、结构等,空气动力学其实是总体设计中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重要,因为除了发动机以外,飞行器的性能最终取决于飞行器的气动力,飞行器之所以能升空,就是因为存在气动力,而气动力就涉及空气动力学的问题,气动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好不好直接影响了飞行器总体的性能,如果一架飞行器不去考虑气动问题,那也无从谈起总体设计问题。

Q:能不能讲一下仿生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业内研究情况,还有考研的选择?

A:仿生空气动力学应该不是单单的空气动力学,它有非常深度的交叉,因为它可能牵涉到结构材料、智能控制,所以说研究方法还是以实验和模拟为主。至于业内的研究情况,应该说仿生是将来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尽量模仿或者利用生物的一些优良特性,发展前景是相当明朗的。考研的选择就看个人发展,如果你有志留校的话,我想你考研之后一定会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如果是更向往毕业后就到校外的单位工作,那么我之前也提到,所有空气动力学有关的企业、航空航天院所都是很好的选择,天地是非常广阔的。

Q:请问空气动力学专业毕业后一般都是科研吗?如果不选择科研道路的话还可以去哪里呢?

A:其实不仅是科研,工程也有很多,应用空气动力学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其他的行业结合起来,如果你具备空气动力学相关的知识的话,相比于其他没有接受过空气动力学专业课程的人,你可能在这个行业的发展会好很多。如果不选择科研道路的话,就像我之前所说,就业的范围是相当广的。

Q:飞行力学与飞行控制方向中飞行仿真、飞行控制系统设计这三个研究方向是纯研究空气动力学还是结合飞机系统设计呢?

A:飞行力学和飞行控制实际上是整个飞行器设计中单独的方向,我们原先的课程是把飞行力学划到空气动力学中的,但现在来看它更属于将空气动力学深挖之后到整个飞行器的操纵性、稳定性以及飞行性能评估的时候中间的一个学科。实际上三院有飞行控制这个专业,但我们的飞行力学和飞行控制还是跟他们有区别的,我们更偏重于“靠前”,我们主要通过飞行力学和飞行控制的研究来评价这架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到底如何,思考这些评价怎样反馈到飞行器设计中去。总的来说,飞控系统应该属于飞机总体设计里面最主要的一块内容,但是它其实是更中间部分的一个衔接,我们专业的同学除了要有很好的气动的知识以外,还要有控制系统这方面的前期课程,后面才能结合起来做整个飞机性能的一些仿真和分析。在飞控系统硬件这方面我们可能研究不多,但我们主要研究性能仿真和控制力设计。

Q:整个空气动力学系在科创方面成绩优秀,在学生的创新培养做的比较好,可否介绍一下科创方面的内容?

A:科创并不是为了科创而去进行的,我们的科创主要还是围绕飞行器设计,如果学生自己有兴趣爱好或者有自己的想法的话,可以提出一些方案性的东西,我们就有老师去指导、协助他,但目前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可能没有太多想法,所以老师每年年底都会发布一些科创的题目。我认为科创主要还是能力的培养,并不要求一定要拿奖、出成绩,当然最好的结果就是会有一些奖项,但从我个人体会来讲,科创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比如我的课题组做的一些科创项目,实际上很多内容后面的知识的学习都不是我要求他们去做的,而是在项目牵引下他们自主去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也是实现了我们科创的目标。我们学院对科创方面相当重视,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空气动力学系有好的基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我们学院在航空馆旁有一个专门建设的科创基地,为所有参加科创项目的学生提供足够好的工作、研究的条件,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积极地投入到相关工作中。我也相信,只要踏实研究,在科创方面还是可以拿一些竞赛的奖项,比如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大赛、国际无人机设计大赛、学校自己举办的天宫杯等竞赛,都是可以尝试的。当然并不是所有同学都适合做科创,还是先保障课堂学习,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在科创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Q:对空气动力学学习方面需要学习哪些课程?需要哪些基础课程打底?

A:以流体力学为基础,我们先学流体力学,专业学习的内容会讲到两百年前的知识,就要进行知识储备,因为这些经典知识经历了这么久的时间还是可以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学完流体力学,我们会专门为服务飞行器设计学习飞行器动力学,以飞行器为背景为学生讲述一些需要掌握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这两门课在大三上学期进行。在大三下学期会学习飞行力学。通过流体力学、飞行器动力学的学习会接触到飞行器所受的气动力这一概念,而在这些力的影响下,飞行器会产生什么样的运动就需要通过学习飞行力学来研究。以上三门课是我们专业的主干课,后面还会有一些拓展课,如果后续大家对空气动力学这样大的学科想深入了解,还会有其他课程供大家学习,比如实验空气动力学,主要讲怎样通过实验手段对空气动力学进行研究,也会让大家参与一些实验,为进一步深造进行知识的储备。

飞设专场解读可谓阵容强大、大咖云集一次次鞭辟入里的解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些看上去高深晦涩的专业也在大咖们的介绍中渐渐显露庐山真面目。

飞设专业,你爱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