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杯咖啡的故事

一杯咖啡的故事 | 四至六期回顾&七至九期预告

时间:2020-10-30来源:长空学院点击:497




三位导师,六个小时

或博闻强识,筑梦专业

或细腻如水,寻梦未来

轻啜香浓的咖啡

细听导师的专业解答

温暖的不只是身体

更是心灵


01

一杯咖啡的故事

专业交流

李革萍老师


1020日,来自中国商飞的李革萍副总师做客长空学院“一杯咖啡的故事之专业交流”,为长空学子带来一场极具行业前瞻性的交流分享。李革萍老师在长达33年的从业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飞行器设计和飞行器制造这两大航空航天专业方向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她围绕学科交叉、专业联系、国际合作、行业前景四个主题,用亲身经历为同学们讲解了理论对实践的作用以及她对航空行业的看法,言谈内容发人深省。



Q

我们在校大学生主要以学习理论课程为主,有很多的基础学科课程,那么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这些基础学科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李革萍基础学科是你们日后工作的基础,它极其重要、必不可少。在飞行器环境研究领域,一个系统的设计与选择就是以流体力学、热学等基础学科为依托进行的,同时,其他学科的运用也必不可少,比如起落架的应力分析、不同飞机零件的材料选择等环节都需要材料学、力学的基础知识做支撑。再者,学习也是融通的,设计飞机所考虑的因素是多元且复杂的,这也对学科基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Q

您本科学习飞行器环境工程,却考取了电子信息工程的硕士学位,请问您对不同专业的学习有什么看法?

李革萍:首先,在飞机生产中学科的交叉是多方面的。在我刚参加工作时,国内电子信息方面的技术几乎为空白,而跨专业的学习是我总师成长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跨专业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拓宽知识领域,更好地强化自我学习能力,进行知识的融汇贯通,从而优化统筹全局。




Q

如今飞行器设计的人才多于飞行器制造人才,我国设计能力大于制造能力,面对这样的现状,您如何看待设计与制造的联系?

李革萍首先制造和设计是一体的,在设计的同时就要规划好制造的过程,双方需要互动。在我刚参加工作时先在制造车间里实习了一年,深入了解实际的制造情况,这为我后来的设计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制造和设计是密切联系的,脱离了制造的设计是不切实际的,唯有统筹兼顾,上下贯通,才可以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制造出来的产品才有更高的价值。



Q

李总可以就航空行业的历史与发展谈谈您对行业的认识吗?

李革萍:对于从事航空行业的人来说外界的诱惑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飞机设计的周期长,见效慢。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信念的坚持,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无数科研人员的坚持和努力。只要我们能长期奋斗,总会有积淀,信念与理想的力量会将我们推上成功的高峰。航空事业的发展也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科研人员的坚守,相信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后,你也会慢慢爱上这个行业,体验收获的喜悦。



Q

您眼中的商飞公司是什么样的?

李革萍:商飞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是很久,但它是我国民用航空器生产的主要企业,不同于军用飞机的制造企业,它的企业文化更加开放、更有活力。在和波音、空客等国外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中,商飞公司总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商飞也很欢迎你们这些有志青年的加入,它的发展不可估量!






    02

一杯咖啡的故事

专业交流

高亚东老师

1021日下午,长空学院“一杯咖啡的故事——专业交流”活动顺利举办,来自航空学院的高亚东老师从学习、就业、行业概况等方面与长空学子进行交流。高老师以自己在南航求学任教的经历切入,讲述了南航直升机专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他个人的教学体会。高老师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多次强调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科学的创新思维模式的重要性也在专业选择等方面给同学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表示希望同学们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应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定位和职业方向,通过不懈地努力奋斗,早日成为各行业的翘楚。作为长空大一年级的班主任,高亚东老师还在活动最后向大一的同学们强调了学习习惯和模式的重要性,敦促大家尽快从有监督的“要我学”被动模式转换为无监督的“我要学”主动模式,同时要“先织锦后加花”,在确保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各类社团兴趣活动,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平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切勿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在虚拟世界里寻找成就感。



Q

       在您看来,直升机方向的学生就业前景如何?

       高亚东:南航直升机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非常广泛。南航的直升机专业方向具有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全国唯一。因此,直升机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专业知识的独特性,具有优势。毕业后如果想从事直升机设计,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我国直升机工业重镇——景德镇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在那里有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602所)和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中602所在天津还设有分部;另外一个是我国直升机工业摇篮——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飞公司有自己的设计所。此外,你们毕业后也可以到中航工业飞机研发单位、中国航天、中国商飞、通航、民航等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飞行器的研发、使用和维护工作。当然,也可以去一些民营的飞行器研发企业,或其他相关行业。目前,本科阶段强调通识教育,直升机专业毕业生完全胜任其他飞行器研发工作,因此同学们不必拘泥于于所学专业与就业领域的一致性,特别是在本科阶段。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就业目标才会更加清晰。



Q

       请问直升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高亚东:直升机未来的发展方向简单来说就是“两高两低”,两高指高速度、高机动性;两低指低振动、低噪声。目前常规直升机巡航飞行时速一般不大于300公里,还不如高铁快,解决办法就是研制带螺旋桨推力或拉力的复合式直升机,譬如最近几年正在试飞的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的S97共轴高速直升机,巡航速度突破400公里每小时,最大速度接近450公里每小时。高机动性主要是武装直升机在军事领域的使用,希望直升机能有更高的机动性和敏捷性。对于单旋翼带尾桨常规构型直升机,最主要问题是振动大、噪声大,所以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减振降噪是直升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现在民航飞机客舱的振动水平大约在0.02gg是重力加速度,可以表示振动幅值。当前,世界先进直升机振动水平是0.05g,也就是客机的2.5倍,而一般直升机振动水平是客机的5-10倍。直升机振动最严重的时候,飞行员甚至看不清前面仪表盘指针读数。因此,直升机振动大会影响其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如何有效降低直升机振动水平是行业关注的热点。直升机的噪声主要分为桨叶与空气拍打产生的低频气动噪声和高频旋转机械噪声。我们在地面听到的直升机飞行噪声,主要是旋翼和尾桨产生的气动噪声,它具有独特性,大家在地面听到这种声音就能判断是直升机来了。在军事领域,如果直升机能够毫无声息就到达攻击目标区域,那将极具威慑力。通过在直升机的先进总体设计与气动布局、高精度的力学建模与分析、先进飞行控制和振动控制、先进制造工艺技术、高性能涡轴发动机、新材料等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取得进步,上面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坚信一定能够实现。



Q

       您现在主要进行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高亚东: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直升机结构强度设计分析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结构强度设计首先需要从强度、刚度两方面符合设计标准要求,在两方面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减轻重量是我们的目标,航空结构设计领域有句格言就是:“为减轻每1克重量而奋斗”。各种设计要求在实现过程中会产生矛盾,飞行器的设计就是在多种矛盾中找折中方案,因此从事飞行器设计工作的人要善于与他人沟通不能一意孤行只考虑自己需要的设计要求,不考虑其他方面的设计要求,找折中的过程在理论和方法上就是优化设计技术。至于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因为直升机有时需要在危险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下飞行,如在山区、气候多变的海面、恶劣天气环境下飞行,另外直升机旋转部件多,对驾驶员的操控要求也高于固定翼飞行器,所以直升机的事故率相对较高,对直升机的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预判故障趋势,出了故障问题能及时而准确地诊断,对于保障直升机及驾乘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



Q

      可以请您介绍一下关于学校的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吗?

      高亚东:这是南航最早的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93年向上级主管单位提出建设申请,于1995年正式建成,我们学校和602所共建,我们是总部,他们是分部。主要研究方向有四个,分别是旋翼涡系研究、非定常旋翼气动及机动飞行力学研究、旋翼气弹耦合及动力学稳定性研究、新构型旋翼动力学与操控技术研究,最后这个研究方向大约是在2011年经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增加的新方向。在直升机旋翼技术领域,这是代表国家水平的唯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目前,我们实验室各类教职工有40余人,研究生有260余人,其中博士生近70人。



Q

      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作为我校毕业生的两个主要去处,两者有何区别?

      高亚东:中航工业是有40多万人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主要致力于军用飞行器的研发;而中国商飞则侧重于民用客机的研发,例如这几年广受关注的C919大型客机,后面还有C929等。从就业方面来说,中航工业在哈尔滨,沈阳,西安,成都等地均有下属骨干企业,各组成单位分布广泛,各个地区的同学就业选择也方便;而中国商飞总部居于上海,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广泛,国际视野开阔,也是我校毕业生热门就业单位。




03

一杯咖啡的故事

心灵聚焦

陈瑜老师

       1022日下午,心理中心的陈瑜老师为长空学子带来了一场轻松愉悦的“一杯咖啡的故事之心灵聚焦”活动。陈老师劝勉学生在学习与生活方面正确认识自我,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压力与坎坷,找到节奏、稳步前行,她还鼓励在场的大二学生分享经验,用更贴近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出分析,针对同学们在学业压力、自我定位、方向选择、未来目标等方面的疑惑做出解答。陈瑜老师言语温和、分析透彻,让在场的所有同学谈笑间收获了一场“心灵启迪”。


      Q: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这让我压力很大,总觉得比不上别人。


      陈瑜老师:

      大学的生活需要适应,长空学院的课业安排紧凑,但仍然与高中有所区别,我们要学会摸索前进,慢慢找寻自己的节奏与道路。高等学府让全国各地优秀的学生汇聚到一起,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不自觉的在各方面与他人作比较,这时你往往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压力也会增加,此时同学们就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己的不足,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学习方面,多学,苦学,不如乐学,大家要能够以积极、快乐的态度去学习一门知识。我知道你们在非专业课上可能不如专业课那样投入,但非专业课对同学们来说是一种状态的调整,老师的某些金句也很可能会点醒你们,从而对学习和生活有一种新的认知。


      Q:初入大学,会遇到大量的活动项目,看同学参加了许多项目,自己也跟着参加,结果发现时间不够用该怎么办?


      陈瑜老师:

你要做一个勇于“退群”的人,勇于“退群”的人往往对于自己有着清楚的定位、清晰的目标,不能迷失在滚滚人潮之中。大学资源丰富,需要挑选和利用,你可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选择上,但若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那么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刚刚我注意到有一位学姐提到了目标,如果可以的话,确立明确的目标对我们的大学道路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我们还要接受生活中的诸多不确定性,你需要对自己的现状做出合理的评估,适当修改自己的目标,并且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多多了解与目标相关的信息,避免走回头路。陈瑜老师:此外,心理健康很重要,不要对自己“太狠”。就心理调节方面我可以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小技巧,那就是在一天之中留出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趁着这段时间给自己“充电”或者“重启”,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心理出现一些负面状况时,大家要学会主动与老师、宿管、导员、心理委员交流,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使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很多时候表露自己的脆弱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无论是商飞校友的言传身教,现身说法

还是专业老师的谆谆教导,殷殷期盼

抑或心理老师的将心比心,耐心开导

都让我们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多了几分豁然,更多了几分坚定

路虽远,行则将至

且将老师们的良言埋于心间

与君共勉!



七至九期预告


总有一种记忆叫感念,总有一份喜悦叫期冀。第八周的咖啡可谓精彩纷呈,第九周的咖啡也同样值得期待!



1


张臣,博士,教授/博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技术、超声振动加工技术与装备、微纳织构设计与制造技术、复合材料超声智能钻削技术,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和面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收录20篇,EI收录20篇,申请发明专利28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校课程思政竞赛二等奖,指导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支持计划、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人才计划、英国E m e r a l d 出版集团杰出贡献奖。2012年至2013年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国际微纳制造协会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


2



        黄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

        现任驭风排气系统纵向党支部书记,“驭风”先进航空航天排气系统研发团队学生负责人。曾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学院学生党总支副书记、团委副书记等职。

        自2013年起开始研究先进流体推力矢量喷管及其飞行器应用,成功将以旁路式无源双喉道气动推力矢量喷管为代表的一系列推力矢量喷管技术由基础研究推向初步工程应用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18年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省赛一等奖、2017年“航空工业杯”第五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创意大奖(特等奖)、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曁“挑战杯”全国竞赛二等奖和省赛特等奖、2016年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一等奖、2016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一等奖等诸多高水平科技竞赛奖项、省级以上个人荣誉共计25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令嘉奖3次,获得博士、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工业与信息化部创新创业奖学金3次。同时,带领团队获得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最高奖——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9项(其中第一发明人17项),已授权14项(其中第一发明人10项);申请PCT国际专利3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明专利各1项。


3


      谢文忠,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亚声速/超声速/高超声速等不同速域进气道的复杂内流机理、气动设计方法与流动控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多项航空航天科研院所横向课题,同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863、国防基础科研和科技工程等项目。提出了基于内/外流一体化的进气道气动设计与流动控制方法,并得到了工程应用,为我国多种高速飞行器的研制提供了进气道方案和重要技术支撑。其中:(1)为我国在70周年国庆大阅兵展出的“攻击十一”无人机成功提供了高隐身蛇形进气道方案;(2)为我国在70周年国庆大阅兵展出的“中程高速”无人机成功提供了无隔道S弯进气道方案;(3)为我国某型亚声速巡飞弹成功提供了高隐身埋入式进气道方案,并顺利完成飞行试验;(4)为我国某型超声速巡航导弹成功提供了超声速进气道方案,并顺利完成飞行试验。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3/15)、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4/6)、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6)、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4/10)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度“青年学者”创新奖,并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7(其中已授权5),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一作或通讯),其中在美国AIAA旗下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等著名航空航天SCI期刊收录5篇,其余均被EI收录。担任《航空学报》、《航空动力学报》、《推进技术》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