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杯咖啡的故事

一杯咖啡的故事 | 二十三至二十五期回顾(杜长亮、傅玉灿、朱建军)&预告

时间:2020-12-15来源:长空学院点击:526


仲冬时节,数九寒天

轻呷一口温热的咖啡

坐听一场名师的演讲

是一场热烈的寻知盛宴

也是一次宁静的心灵洗涤

一杯咖啡的故事——杜长亮老师


1210日中午,我校体育部副主任、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杜长亮教授作客长空学院“一杯咖啡的故事”,与长空学子围绕“大学生运动与健康”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流,杜老师幽默的话语引得在场学生捧腹,强健帅气的身姿也令同学们羡慕不已。杜老师从体育思想、体育文化及科学锻炼三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杜老师着眼于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提出了运动的内涵与本质。杜老师指出,很多大学生忽略了运动本身的价值,只把体育课作为一门修满学分的垫脚石。相比于球类以及其他身体对抗性强的运动,学生更倾向于运动量小的运动,这也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杜老师认为大学生体育运动不仅要有足够的负荷强度,更应该走到阳光下,在运动和竞赛中体验流汗、流泪,体验成功与失败。

杜老师提起他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UT)访学的感受,他提出,美国学生对于体育和运动的理解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美国大学的校园体育制度与文化也值得我们思考,那里的大学生往往热衷于橄榄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并且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熟练地掌握多种运动技能,这也为其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同于国内,美国大学的体育课程多为选修课,课程种类众多、器材及场地资源充沛,多采用小班教学。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体育素养都比较高,中国大学校园体育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谈及中国大众健身的趋势,杜老师以“昨天”、“今天”与“明天”作为概括。杜老师认为,中国大众健身的“昨天”与“今天”的分界线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队斩获51金、登顶金牌榜第一,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众对运动健身的兴趣与热情,但是我们离体育强国还有一定差距,虽然今天的中国大众健身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但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这也是“明天”的大众健身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杜老师强调,“今天”和“明天”的分界线并不遥远,就在当下。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的口号。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预见,我国将持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扶植力度,科学锻炼方法的普及也势在必行,更美好的“明天”在向我们招手!




着眼当下大学生,杜老师提出,对同学们来说,科学运动很难坚持的主要原因是不够自律,若同学们能用心坚持,总能有所收获。杜老师建议同学们不要把运动局限在体育馆和健身房内,运动场、宿舍和教室随时可以找到简单的锻炼方法。针对科学的身体锻炼,杜老师给出了建议:训练之前首先需要对自身进行正确评估,其次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只有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期望目标做出合理的安排,锻炼计划才更有执行力。杜老师鼓励大家,运动虽然不是万能的,却也能改变很多,健康的体魄往往来源于运动,而非医药。最后,杜老师与同学们开展了问答互动,杜老师还亲身示范如何科学锻炼。



Q1


核心力量该怎么练?

练习核心力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对大多数同学,腰腹部脂肪较多,消耗较慢,需要长期坚持才有成效。杜老师推荐了四种方法,其一是下固定的即仰卧起坐,其二是上固定的即仰卧举腿,其三是中间固定的两头起,其四是需要一定基础的悬吊训练。










Q2


请问杜老师,我是一名排球队员,如何减小在排球运动中受伤的概率?

排球运动不仅要求全身的协调性,还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力量。排球运动员可以通过负重半蹲快速蹬起提高腿部爆发力。




Q3


引体向上该怎么练?

开始的时候如果拉不上去,可以先找一个同伴辅助,或者在淘宝上买皮筋助力,先做五个,休息两分钟,再做五个,这样练十组。反复几次之后,引体向上成绩就会慢慢提高。一定要坚持,多做。




Q4


很胖的人如果膝盖受伤,该如何减肥?

有氧运动要多一些,同时加强全身力量锻炼,二者缺一不可,饮食也要控制,晚餐饮食清淡一些。




学生感想


体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运动,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运动,它在带给人们以健康的同时,也给国家的富强带来了希望。听完杜老师的讲座后,我会认真锻炼,强身健体。

——182010411何辛琦


体育也是健康生活里重要的一环,以后会更注意身体的锻炼,更健康更自律地生活!

——182011902袁艾欣




一杯咖啡的故事——傅玉灿老师


1210日下午,机电学院院长傅玉灿教授做客长空学院“一杯咖啡的故事”活动。傅院长亲切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流利的英文表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让同学们对机电学院与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交流伊始,傅院长热情地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态,询问同学们对机电学院的了解情况。他介绍到,机电学院的前身是航空机械工程系,拥有飞机制造工艺和发动机制造工艺的专业,2000年命名为机电学院。就此,傅院长鼓励大家多从身边的事例来探索制造的奥秘。而他风趣的谈吐、和蔼的态度也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大家纷纷表达出对机电学院、对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好奇与兴趣。傅院长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Q1


我们所学的是航空航天大类专业,在参观完机电学院后,我发现机电与我从前所认识的机械不同,它包含很多领域,傅院长能不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何为制造,机电学院的概况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呢?

航空航天大类的同学最终都会分流到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和机电学院,3个学院都离不开航空。机电学院在航空领域中的定位是飞机制造和发动机制造。1952年南航建校以来,云铎教授、程宝蕖教授、张幼桢教授和余承业教授四位学科奠基人创建了学科,并带领师生一代代的传承、努力和奋斗,才有了今天机电学院的辉煌。

喜欢军事的同学们可能了解,飞机是分代的。在以前,一代机使用木材制造;二代机使用钣金成型技术;现在的飞机制造会根据对象进行材料和工艺的选择。大家可以想象,比如我手中的这个咖啡杯,它可以有多少种制造方法?我们可以在圆底上增加一个空心圆柱、用纸板卷成杯子的形状、用实心圆柱掏空等等。这就对应着我们制造的三种基本方式:增材、等材和减材。发动机的制造除了机械加工,还会用到特种加工和3D打印技术。



2015年,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其中的十大领域都是高端领域,而航空航天装备领域更是高端中的高端。大家知道制造的英文是什么吗?Manufacture,由两个拉丁词根组成。Manu意思是手;Facture意思是制作。在远古时期,制造就是简单的用手制作物品。制造,因人类诞生而出现,因学会加工以延续,因工业革命而进步,因信息时代而发展。如今,制造已经从Make something by hands变成了Make something by X,“X”可以是任何事物,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物联网。总之只要你想得到,就能进行制造。现在的制造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了,它更是一种与其他学科和技术领域相结合的复合技术。制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Q2


飞行器制造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如何?

飞行器制造专业毕业后,其实并不一定是去造飞机,也可以是造芯片等或其他相关领域。同学们以后从事任何事都需要丰富广博的专业知识。上了机电学院的专业课后,同学们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在今后的从业过程中,无论是飞行器制造、芯片制造还是其他机械制造,都属于有着巨大前景的科研领域。人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做任何事都必须先学习。有人说过:“科学家出现之前都是艺术家”。就像达•芬奇,大家都知道他的《蒙娜丽莎》,但也不能忘记他是直升机的第一个设计者。这都是一个不间断学习的结果。




Q3


傅院长能为大家介绍一下智能化制造的过程吗?

智能化制造可以用二十个字概括: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状态感知需要通过测量来对制造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实时分析测量出的数据并加以处理;自主决策来选择制造的材料和工艺;再精准执行,精准制造;最后学习样本,保证同一产品制造的一致性。智能化制造的优点就是在提高效率和产能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并且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使其具有高度的互换性。




Q4


同学们对特种加工没有太多了解,老师您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特种加工,也叫非传统加工。传统加工是通过机械能的转化来加工,如磨削技术。非传统加工则利用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加工,例如利用化学能进行电解加工,利用光能进行激光加工,利用声能进行超声加工等。利用非机械能的特种加工,实现难加工材料的加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




Q5


现在倡导绿色制造,那么绿色制造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在传统观念上,绿色制造就只是节能减排、降低能耗、不污染环境等。其实在现代制造业中,绿色制造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还有了更深层的含义,例如通过更加先进的加工方式、复合加工的方式节约能耗;建设绿色工厂,实现综合能源管理和可持续制造;利用新能源如氢能进行制造来减少污染和能耗。绿色制造已然成为一个综合而多元的概念。






学生感想


傅院长以清新脱俗的讲述风格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他既令我们对智能制造、特种制造等制造业专业知识有了全新了解,又明确了我们的发展是自由的、全方位的。社会需要的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属于自己的方向。

——182011219 冯健健


傅院长很亲切地向我们介绍了机电学院的历史,并重点讲解了特种制造与传统制造的不同。最后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我们大胆干,我感到受益匪浅。

——182011207 金梓林



傅院长专业而又幽默的话语使我对飞行器制造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加浓厚的兴趣,收获很大!

——182011218 杜州华



傅院长娓娓道来,讲述了飞行器制造未来的前景以及攻克科研难关、把握就业方向等实际问题。并且很深入为我们解答了各种问题,感到受益颇多。

——182011603 宁珊





一杯咖啡的故事——朱建军老师


1213日,教务处副处长朱建军教授做客长空学院“一杯咖啡的故事”活动。朱老师热情和蔼,从同学们的角度出发,就本科生科创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令大家受益匪浅,豁然开朗。朱老师在交流中流露出对同学们参与科创研究的殷殷期盼与全力支持,深深打动了同学们,也增强了大家对科创的兴趣与信心。






讲座之初,朱老师就指出,本科生是可以做科创的,并且可以做好、做精科创。朱老师以兄弟高校北航举例,2006年,由14名本科生独立自主设计的火箭“北航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北航“系列火箭的帷幕。迄今为止,“北航四号”已成功发射,顺利完成了其科研使命,而本科生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朱老师指出,南航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同样令人瞩目,在“共轴无人机”高速高灵活的优异表现、无人机在密闭环境下的侦测工作、军工化向民用化转变的汽车线控底盘的革新等创新研究中,都有南航本科生参与的身影。

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些科创成果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朱老师特意为大家播放了相关视频资料,并作出了详细解释。朱老师举例说,以往大型船舶的检修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搭建脚手架进行维修,在复杂的大型船舱中检修条件恶劣、作业环境艰苦,不仅费时费工、斥资巨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但在引进先进的无人机侦测检修技术后,不仅检修时间从原本的一个月缩短到一周,船期租金也降低了几千万,检修人员的安全更得到了保障。通过朱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同学们更直观地认识到创新对社会进步、提高产能的巨大促进作用,纷纷感叹科技创新的强大,初步建立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目标。




此外,朱老师结合我校本科生科创资源,对本科生科创提出了一些建议。大学生科创的第一阵地是主题创新区。我校已经建成五十余个主题创新区,通过导师、学长学姐的带领,实现了每届学生间的传承。本科生能够在这些项目中接触到许多高端实验设备,为日后的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个重要领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每年学校都会资助八百多个优质项目,为这些项目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作为对本科生科创的普惠式教育。第三个重要方向当推科创竞赛。朱老师特别提醒大家,参与科创竞赛不要太过功利化,更应该关注参与竞赛本身带来的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只有真正融入竞赛,抛去功利化,才能真正的有所收获。第四个科创机会是“项目式”实习。朱老师提到,在近些年学校的大力改革下,实习逐渐去形式化,避开了“走马观花式“实习的弊端,通过联系相关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更有参与感与获得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科生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能力。





最后,朱老师对在座长空学子提出了鼓励与期望,希望具有南航特色、体现南航本科生科创能力的大型综合类科创——“‘南航’一号”能够早日诞生,期望同学们能在创新中实现自我、获得乐趣。随后,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朱老师一一作出了解答。






Q1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学业任务繁重,这时候投入科创会影响学习吗?

课内知识学习是基础,科创的“做中学”可以作为对学业知识的补充,能更好的服务于学业进步。一次适合的科创体验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Q2


长空学院的四个专业方向里,飞设专业似乎最为出众,以后的专业选择上是不是要考虑这个因素呢?

长空大类里的几个专业,都是我校的优势专业,特色鲜明,师资雄厚,能为广大学子的成长提供优越的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确实喜欢,真心愿意去做,专业绝不是制约你成功成才的瓶颈因素。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得过且过,那即便进入了所谓的优势学科专业,你的发展也不会因此变得更好。






学生感想


听完朱老师的讲话,我对科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科创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能够在科研上有所涉猎,取得一点收获!

——182011004徐锦灿



不要简单为了加分而科创,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追求,为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而科创,为了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而创新!

—— 182011623陆呈丕



通过老师的分享,我深切感受到了南航学子在科研方面的巨大成就,也为我未来的科创道路指明了一条道路,还希望老师的“南航一号”的梦想能早日实现!

——182010318朱瑞祥



一杯咖啡

二十六至二十八期预告

通过一杯咖啡的故事,我们读懂自我、沉淀自我。聆听老师讲述的故事,读懂背后的价值与意义。身后的故事意犹未尽,前方的路途任重道远,下一周的精彩将继续上映,一起来看看吧。





1



陈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聘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她阐晰了手术治疗中医学图像信息挖掘的特点,开发了医学图像多尺度定量表征的理论方法,构建了精准智能的新型手术引导系统,并在心血管介入和骨科植入手术中完成了临床验证。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接受论文20余篇(SCI论文12篇,中科院二区以上6篇)。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并获得了2018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十人)和第十四届全国医药卫生青年科技论坛一等奖(全国五人)。



2



袁慎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结构监测与预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欧洲结构健康监测执委会委员,先后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巾帼优秀发明者、江苏省十大优秀发明人、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长期从事智能结构及健康监测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973专题、国家863、国防基础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型号工程项目及欧盟第7框架国际合作项目。在大尺寸复杂结构健康监测、服役环境下结构高可靠性监测、分布式-轻量化结构健康监测、结构损伤扩展及寿命预测、结构健康监测与预测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公认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我国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先后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获世界结构健康监测杰出年度人物奖、欧洲结构健康监测最佳论文奖。出版专著《智能材料结构》、《结构健康监测》,译著《基于压电晶片主动传感器的结构健康监测》。发表文章近300篇,其中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10余项。



3



雷磊,男,19818月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实验教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先后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英才”。担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编委,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成员,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江苏省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通信网络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等各类项目30余项,获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获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负责的团队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银奖等各类竞赛奖励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