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杯咖啡的故事

一杯咖啡的故事 | 十八至十九期回顾(孔垂谦、王继强)&预告

时间:2020-12-15来源:长空学院点击:555


轻呷一缕醇香

畅谈科技创新

细品百味人生

漫话学习甘乐

一杯咖啡

一段心的交流



1.“创”想大学——孔垂谦老师


1124日,教务处处长孔垂谦老师刚结束“互联网+”竞赛的行程,便应邀做客长空学院“一杯咖啡的故事”之“创想大学”师生交流活动。孔垂谦老师不仅是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是联系长空学院学生的部处领导。活动开始前10分钟,7402科创工作室就挤满了人,不光有“抢票”成功的25名学生,还有孔垂谦老师联系的宿舍与班级的同学,大家都对此次交流充满期待,想亲耳听听“互联网+”竞赛的“战报”。



交流中,孔垂谦老师简单介绍了我校在本次“互联网+”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并就大学生科创、创新等问题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建议。孔老师就“为什么要科创””、“大学生该如何参与科创”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并针对同学们对科创的想法作出回应。经过孔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对于大学生科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孔老师认为,科创竞赛对于大学学习极为重要。他强调大学教育是传授知识与探索知识的结合,而创新是大学学习的最大特点。适当参与科创竞赛可以提高同学们自主探索知识、激发自身潜能的能力。教育本质上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实践与理论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孔老师提到,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论断;富兰克林欧林学院也极其推崇“基于项目的实践学习”,由此可见,科创对于理论学习大有裨益。不仅如此,孔老师还指出,科创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通过科创实践,同学们既能享受科创本身带来的乐趣,也能体验自主探索的过程,对自信心的建立有极大的帮助。



针对本科生对科创了解少,信息获取能力弱的特点,孔老师为同学们指出了三条参与科创的途径。第一,同学们可以参与学校直接给出的科创项目。这些科创项目涉及专业广,形式多元,有针对低年级、一学期放送一次、主要侧重想法新奇可行的自由探索项目,也有针对高年级、一学年放送一次、需要较高科研素养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第二条途径是主动联系接收本科生进行科创的授课老师,早日加入科研团队、适应科研环境。此外,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学术竞赛也是本科生科创的优良选择。

除了为同学们指明参与科创的途径,孔老师还特别强调,大学期间,与老师做好沟通、与同学进行交流至关重要。老师拥有更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与同学的交流也能帮助自己实现互补、拓宽知识面。

孔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友好的互动交流,认真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答过程中,孔老师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给大家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Q1


感觉和科创类信息有距离感,不能及时、方便地了解到科研动态该如何解决?


低年级同学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经过教务处内部讨论,我们会增加一些信息发布的渠道,宣讲和通知的频次也会提升。除此之外,对任课教师,我们也计划动员他们增加这方面的引导。





Q2

国内部分高校会针对大一同学做出相关安排,如在大一通过指定导师带领新生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科创,我们能否拥有这样的机会?


你的想法很好。事实上,我们学校也正在努力摸索这方面的改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筛选出合适的科研项目供低年级学生实践,通过科研与课程的结合,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同时,我们也在着手遴选有科创带队经验的老师,通过老师与同学的双向选择,针对学生科研能力进行培养。



Q3

学校有没有与不同专业、不同专长同学交流的渠道?


有的,目前我们已经建设并将继续大力建设学科交叉课程,比如,开设智能飞行器设计课程,由16院教师与1院教师共同授课,对多个学院开放。这些课程的开设对跨学科跨专业交流学习是有建设意义的。





学生留言


创新原来并不仅限于创造发明,自我的突破与认知,摸索中的点点新发现,原来都是自我的创新过程。原来,创新并不是想象中的高不可攀,我也可以的!

——1820111429曹达


或许,大学与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创新的加入吧。在这里,我们不再局限于纯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更多对能力的运用和挖掘,我相信自己也能够在这种模式下获得更好的成长!

——182012002董云佳





2.专业交流——王继强老师


1125日下午,我校能源与动力学院副教授、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助理王继强老师应邀参加长空学院“一杯咖啡的故事”活动,与长空学子进行了一场亲切的交流。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常常引得同学们捧腹,然而在欢笑的同时王老师也不忘为同学传授自己的成长经验。



王老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同学们思维的引导,并多次强调要以系统角度看待问题,养成统筹思考的习惯。所谓系统角度,就是综合考虑自身条件与环境因素,找到能让自己更好地去适应环境的方式,最大可能地挖掘自身潜力。

王老师以自己学生时代作为本次交流的切入点。王老师本科就读于西安交大管理学院,主修企业管理和机械工程专业(双学士学位)。在追忆大学时光的过程中,王老师表示自己刚进入大学时宛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地展现在他眼前,在网络不够发达的当年,图书馆里的书籍报刊成为了王老师唯一摄取新鲜知识的途径。他直言,大学图书馆里各类图书和报刊几乎每一本自己都曾抚摸过。王老师还表示,自己读书不局限专业,实际上从数理化到历史哲学再到人文社科均有所涉猎,并坦言自己能够表述出从宇宙大爆炸到生命起源的一系列演变过程,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历程。王老师提议长空学子要多进图书馆并充分利用网络,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大学毕业后,原定保送本校硕博连读的王老师,经过几番深思熟虑,最终踏上了赴英留学的道路。留英一年后,王老师以各科全优的成绩顺利硕士毕业并获得了博士全额奖学金,进而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王老师仅花了3个月就攻克了困扰他们实验室许久的问题,并提早完成了博士论文。博士毕业后,王老师继续在英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应聘过程中,他坦言,自己因面试的候选人是当时在学术界知名的学士而压力倍增,但王老师依旧凭借自己出众的学术能力和过硬的专业素养获得了面试官的青睐,从而赢得了唯一的名额。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王老师始终保持着优秀的学习习惯与乐观积极的心态,先后攻读多个专业领域,均有所建树。王老师的传奇求学历程引得在场同学们纷纷赞叹,牛!随后,王老师对同学们的提问一一作出了解答。


Q1

您攻读了多个专业领域,请问这对您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


其实这正是所谓的学科交叉。首先,学习不同类别的学科、了解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可以使自己站在一个更系统、全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其次,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或深或浅的联系,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各个学科建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扩展思维,还可以增加我们对周围美的感知,进一步发现那些看似平凡事物的有趣之处。除此之外,横断性学科可以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适用性极其广泛,比如我所学的控制领域,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对飞行器飞行过程的控制,其实,控制还可在经济的宏观调控、市场价格的评定上产生巨大作用,甚至还为此次疫情中的行动组织出了一份力。总而言之,我攻读的多个领域帮助我形成了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与人生格局,这对我的职业生涯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Q2

您大学时期如何平衡好学习和爱好的关系?


首先应想清楚学习对你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即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于我来说学习大多数时候是为了完成爱好,比如,我大学时喜欢旅游,而我可以将通过学习成绩拿到奖学金运用到完成我的爱好上,如此,我既做到了增进了学习成绩,又满足了爱好,一举两得。其次,要把学习当做自己的兴趣爱好,即挖掘学习的乐趣。当你厘清课程与所学专业的联系,真正了解此门课程的内涵,就会发现其实学习也是可以是丰富而有趣的。归根结底,还是要有对学习的热爱,才能学有所成。



Q3

大学学习总是让我感到学习很被动,该如何应对这种现象?


首先,对于大学学习,我们应先树立一种宏观的格局,那就是大学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注重对兴趣的培养。大学并不是像高中那样只看中成绩,大学还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兴趣,找到心之所向,投入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其次,在学习一门课程之前,可以提前预习书本知识,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大致框架,便于做进一步的学习规划。更重要的是,每完成一次课程后,要学会去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要时刻保持微笑,拥有一个乐观、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总之,成功的背后都是汗水的积累,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勤奋刻苦,学有所成。






学生留言


偶然间来到这儿,心中却有种暗示,今天对于自己来说可能是历史性意义的一天,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终于找到一种能让自己感到快乐且充实的生活方式。非常感谢老师!

——182011923程扬


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我曾经有过迷茫,努力模仿他人的模式,却忽视了自身驱动力的重要性。感谢老师的分享,我此刻受益匪浅。

——182010322陈栋凌


时刻保持对未知事物的热情与好奇心,每天让自己感受到幸福。久而久之,眼界开阔,格局宽广,一切都是如此美妙。

——18201814 刘歆子




系统学习


为创新思想筑基

乐在学习

让绚烂人生起航



本周一杯咖啡的故事可谓发人奋进,而下一周的咖啡更是飘香诱人。让我们小小剧透一下二十期到二十二期的精彩内容。



杨雪花老师



杨雪花,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心理咨询师。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心理学会大学生专业委员委员,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及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二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女性心理,婚恋与家庭等。


张禄老师



张禄,男,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疲劳断裂与寿命预测。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本科,英国拉夫堡大学新材料固体力学博士。参与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基金会(EPSRC)资助的关于镍基高温合金疲劳失效机理重大科研项目,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已在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Fatigue &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加材料疲劳领域和高温合金领域多个国际会议并做报告。201911月加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昂海松老师



昂海松教授,曾任航空宇航学院院长、长空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获美国航空高级工程师证书。

现任:国家级航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大学生航空科技创新基地专家组长、研究生教学督导组长。

现兼任: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无人机任务系统及技术产业联盟常务理事、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公安部警务保障专家、中国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专家组副组长专家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7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0项,国际性科技奖6 项。授权发明专利12项。主编出版了10部专著。

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航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中国航空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航空学会杰出贡献奖、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等、国务院颁发的国庆70周年纪念章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