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三自行动

“三自”行动之优秀读书笔记展示②|长空学院线上学风建设进行时

时间:2020-12-17来源:长空学院点击:464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学子读书时



三自”行动之“大国造重器·大学读硬书”活动开展以来,很多长空学子在忙碌的线上学习之余坚持阅读,记录并分享读书感悟。本期推送将继续为大家展示优秀读书笔记,重温书中点滴。


❉❉❉

NO.1

学习新知,智享未来

❉❉❉

《时间简史》教我们如何去感受宇宙,理解无序与混沌,探究宇宙的起源;《番茄工作法》教会我们如何去利用时间,提高能力与效率,寻求最佳的工作方式。它们授之以新知,寓之以新意,以生动的笔触提高我们的知识储备,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纷繁的世界



读《时间简史》





116班 谢文杰

书目介绍


《时间简史》讲述的是时间和空间核心奥秘的故事,是关于宇宙最前沿的一些知识。霍金博士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的奥妙。


读《时间简史》有感


在我看来,《时间简史》一书并不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本科普书籍。虽然书中对具体的科学公式和科学原理提及甚少,但它却将科学事实讲得十分清楚,让一本科学书籍更容易被世人接受。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一些理论,虽然霍金先生说,“理论不能被证明”,但我觉得,这才是万物最初的样子——有存在的必然性但却无法证明其合理性。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移理论”。宇宙膨胀学说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学说。由于人类的探索经历了从自我到自然的一个过渡,我们必然会思考,浩瀚星河中,是否会有一个星球像地球一样孕育着生命,在那里,是否也会有像人类一样的文明存在。“红移现象”也证明了宇宙在膨胀,每颗星星都可能离彼此远去,其实人与人也是一样。既然我们都是从那个奇点爆炸后的物质缓缓进化而来,人类当然也会像星星一样离彼此远去。人们要去接受这种分别,因为这是宇宙中最本质的一个理论。你看,把世间的分别跟科学理论结合在一起,是否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呢?正如一本书中所写的那样,“你我都是星尘”。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概念,比如“流明”,一“流明”便是一烛光。有了这个概念,下次孩子追着妈妈问,“妈妈、妈妈,蜡烛有多亮啊”,妈妈就可以回答道:“一流明”。

除了这些理论和概念,这本书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物理学的大门。就像最近在学的狭义相对论一样,霍金教授用很简明易懂的语言和一些巧妙的插画(就像给每个读者都留下深刻印象的半人马座α一样)将狭义相对论的知识    进行了阐述,让我在接触到课本里的狭义相对论理论时不会显得十分生疏,            那些十分艰涩难懂的文字似乎在经过霍金教授的雕琢后显得容易理解且富有韵味

《时间简史》是一本物理学、宇宙学的入门书籍,一方面它解释了一些有趣的理论和概念,让我对物理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它也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一些深奥的物理知识,让我能够在学到相关知识时更容易理解知识所传达的内容。强烈推荐小伙伴们阅读哦!



读《番茄工作法》




109班 李晓童

书目介绍


这是一本介绍如何高效利用时间的书。其实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一直都在琢磨着这种方法到底是的确有借鉴意义还是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可直到读完这本书我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里的很多思想都很有价值—不管你使用“番茄工作法”与否,这些思想至少可以对你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读《番茄工作法》有感


番茄工作法的思想就是把时间“块状化”,以一个“番茄时间”作为最小的时间单位,在这个时间单位里面你只能做既定的任务而不能停下来去干别的事情。我发现作者一直强调“番茄时间”不能被打断,一旦打断当前的番茄时间就要作废。我认为这个方法的核心或者说实质就在于“保持专注”。作者通过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去减少人们在工作学习时可能会出现的分神。但我又矛盾地认为,只要保持专注,何必去把时间单位化,搞的那么死板、不灵活呢。我承认,把一个任务分成几块时间去做,人们更容易保持专注,但如果一个人本身就很自律,而且也喜欢把任务完成了才休息,那这么做不是反而束缚了人家发挥嘛。

带着这样的疑问继续读下去,我渐渐发现番茄工作法真正的价值在于它的劳逸结合机制。两个“番茄时间”之间必须是断开的,让人们在专注一段时间之后有1520分钟的休息时间。我觉得这一点反而是人们常常会忽视的。人们总觉得,再给我一些时间,我还可以多做一点,但其实持续工作的时间越久,人的脑子就越糊,效率就越低,再这么工作下去只会让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差,而工作却进展不大。书中的一段描述很贴切:“作息时间表能清楚地把工作时间和空闲时间区分开来。在空闲时间里,我们可以去完成那些计划外的事情,也可以用来补充大脑的能量。如果没有空闲时间,我们是在把自身的能量消耗殆尽,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都会被磨灭的,就像引擎没有了燃料”。

文中还提到一个大家常会遇到的情况:你已经浪费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于是你对自己说,今天要工作得迟一点,弥补浪费的时间。这种愧疚心理让你违背了本来的作息,虽然你工作到很迟,但效率却很低,并且不充足的睡眠使你第二天陷入同样的境况,于是你便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通过熟悉番茄工作法,你可以学会如何取舍,学会高效工作而不是一味苦干!

番茄工作法还强调了一种计划性。你每天早上都要安排好这一天要做的事情,并且预估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这种计划性可以让你充实地度过一天而不至于虚度光阴,而预估时间可以对你的做事效率提出一种隐形的要求。可能前几次你的预估和实际的差距还比较大,但随着你对这种工作法越来越熟悉,你体内的生物钟会变得愈加精确,你的时间概念也更精准,可能不需要闹钟提醒你就会知道一个“番茄时间”差不多要到了。达到这个状态的时候,你的工作效率已经很高了,因为一个三心二意的人对时间的流逝是不会敏感的。

但即使番茄工作法有如此多的价值,实际去应用它却有很大的困难。作为一个理论,我承认它很完美很理想,但实际生活中的变化太多,且每天规划自己的时间本来就很费时间,倒不如腾出这些时间做些实事。虽然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但这“刀”我觉得挺难磨,倒不如自己努力变得专注一些,专注于眼下的工作,在休息的间隙考虑接下来的安排。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每个人适合的方法不同,番茄工作法也的确教会了我很多(也许阅读第二遍会有不同感受)。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会用这些思想去改进自己的时间利用方法,提高效率。

❉❉❉

NO.2

见于时代,再启纪元

❉❉❉

虚构的人生,真实的社会,不同的类型,却都深刻的反映着那个伤痕累累的时代。时间在逐渐抹去历史的泪痕,但一位位杰出的大家以笔为媒,映照着历史的伤痕。卡尔经历着那个混乱的时代,他的一生,是美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斋藤茂男笔下那一代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呢。



读《中性》





112班 钱相伊

书目介绍


故事从一条变异的染色体开始讲起,三代人,一座城。是一个关于底特律的兴衰和青春的迷茫的故事。不是每个人都像卡尔那样,因为天生双性的身份,对性别认同和选择有过那么多思考。但在现在的我看来,青春期那不断的自我质疑和审视,有种殊途同归的感觉。


读《中性》有感


柏拉图曾说:“最早的人是双性人,身体像圆球,一半是男一半是女,后来从中间劈开了,所以每个人都要竭力找回自己的另一半。”现如今当我们谈论起性别形成时,总绕不开先天与后天两个因素。当我们被冠以她或他之前,总有一个未定论的“圆球”时期。而这正是尤金尼德斯的这段底特律史诗将要落笔的最佳土壤。摆脱先天基因的桎梏,逆反后天养成的束缚,双性人主角卡尔正是携带着尤尔金尼斯的意志出生,不仅仅是两性的中间项,更是一种与先天和后天无从联系的着笔点。卡尔像是诗笔未落的纸面,等待着关于自己的每一点成长墨色。虽然主角的生理结构并不寻常,但是青春期的追求和自我认同的过程却适用于每一个人。在这段纠结而单纯的日子里,谁又不是在追求着能够被自我欣赏的躯壳以及令人满意的灵魂呢?书中写道:“我从女孩变成男孩的这种转变远远没有一个人从幼年进入成年的那段行程那么引人注目”。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卡尔,让这段追求自我认同的青春之旅不再被污名化,让性少数群体本该拥有的美丽不再被束之高阁,让每一位读者对这一独特的生命现象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重新反思。

卡尔是自己青春的主角,也是底特律兴衰的见证者。书中详细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希腊与土耳其之争、经济大萧条、禁酒运动、水门事件、底特律种族暴动等等事件。底特律就是美国的缩影,从汽车城到朋克the white stripes,从汽车制造到文化魅力,这里是一个传统美国故事的发酵之地。

在阅读与了解尤尔金尼斯的过程中,主角与作者身影一度重合在一起,虽然尤尔金尼斯并没有像主角一样与希腊密切相关,这个反复出现在文章里的国家,于他而言,只是一种考究意义上的想象。他去博物馆与1930年代的人听一样的收音机,去图书馆阅读微缩胶卷,研究1967年底特律种族骚乱的背景。他用九年时间回到过去,飞往希腊,重构想象与现实交织的长幅;我们通过他的文字追忆过去,了解他的城市和祖辈。文字将历史、作者与读者连接在一起,我们于此面切身感受所处的时代,也由彼面通过阅读去感知千里外、百年前、另一种性别与另一个家族的故事


读《饱食穷民》




117班 向东

书目介绍


《饱食穷民》是日本作家斋藤茂男所写的一本以记者角度去观察的纪实类小说,荣获日本新闻协会奖,高度真实地记录了那些二战之后迅速富裕起来的一代人。这本书被称为来自上世纪的“当代中国借鉴之书”。


读《饱食穷民》有感


正如书中所言:“这是一群已经满足了温饱,但内心却依旧贫困的人们”,所以称之为《饱食穷民》。

书中探讨的问题便是在日益繁荣的社会中,人们为何越来越无法真正的快乐。该书的高度写实让我看到了上世纪末日本泡沫经济下真实的样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十分真实,甚至会觉得斋藤提前窥视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其中提到了不少八十年代的高频词汇,而这些词汇也是当今社会的热词,甚至会让人怀疑我们正在重蹈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覆辙。

《饱食穷民》虽然只是斋藤三部曲之一,但他让我看到了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欲望组合而成的,让我看到了经济高速发展之下,那些满足了物质却匮乏了精神的人们的生活。看完此书让我感到震惊与迷茫,但同时也警醒了我要在这个物质丰富的经济社会中保持理智,学会疏导人际关系学会宽容,不能让生活的条条框框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斋藤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下的日本人民的生活,也是当今那些痛苦挣扎着的普通人的生活,更让我开始思考和面对自己的人生。

❉❉

NO.3

看见生活,记录悲鸣

❉❉❉

一次核泄露,为无数国家敲响警钟,作者执笔刻画受难者于恐惧之中惶惶度日的悲情,给无数人以警醒。同样是记录,柴静记录的却是自己的生活,几十年来的社会变迁和无数日的摸爬滚打,她以亲身经历去述说人生,人们以此映照自身,习得人生真谛。



读《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117班 张易欣

书目介绍


本书为斯维拉娜·阿列赛维奇代表作。斯维拉娜·阿列赛维奇是世界一流作家,本书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作品。1986426日,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车诺比。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他们中有无辜的居民、有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召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讲述中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本书也叫做《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读《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有感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死亡?爱情?正是因为它不是小说,而是纪实,所以更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们一直都知道核力量很大,也惧怕它的危害,但我们从没有直面过这种“力量”。我不反对核,但同样希望世界核安全能得到重视。我们不断探索着自然的边际,研究物理和化学的应用,是为了让世界更好。这样的事故我们都希望不再上演。

在了解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感到它很吸引人,没想到真正阅读时心情却如此沉重。此前从未接触过切尔诺贝利的相关文字,读完此书只觉得自己幸福不已,没有经历过任何战争。这本书像是以对话的方式直击人的心灵,既是关于爱情,也是关于死亡,让人更懂得如何去爱人,如何去爱惜自己的生命。很多时候,现实会被掩盖,但总有拨云见雾的时刻。不知者无畏,在这部书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寂静的死亡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惊心动魄。在这本书里,当严重灾难到来时,说是第一时间保护人民,百姓,但实际上第一时间抛弃的也是最底层的老百姓,最可恨的是让其变相的“自相残杀”。这种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这一页页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在我们发起提问:经历过这种事,我们该如何相爱?



读《看见》





108班 任文婧

书目介绍


《看见》是柴静十年成长的个人告白,中国社会变迁的备忘。从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新人,尝遍失败、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为央视最受欢迎的女记者和主持人,柴静从未停止追问。《看见》告诉你柴静何以成为柴静,她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

读《看见》有感


我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可能对于记者的道德操守不了解,也不知道一个合格的记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柴静让我看到了一个柔软,没有戾气,贴近民生的记者。她在她的记者工作中,不断的去感受人,理解人,认识人。

在第一章《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中,她不让思维定式剥夺自己的客观和理性,让自己接受复杂的真相。在《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她了解“知道和感觉到,是两回事”。在《双城的创伤》中,她倾听荒诞背后的故事。她将那些不为人知的世界摊给我们看,不只希望我们“看见”,更希望我们正视自己的弱点。

我这么老没办法改变我的弱点!”“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这是《无能的力量》里柴静和卢安克的对话。在《看见》里,柴静记录那些给她带来强烈生命印象的人,这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反省,对自己的反省。她反省自己的偏见与盲从,反省自己的过度情感和单纯判断。她不断反省,不断让自己接近真实,不只是真实的报道,更是真实的自己,独立思考的自己。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

书中写到2003年的非典,让我感到很熟悉,那时候空荡荡的北京城,与我们经历的新冠疫情何其相似,时光交错的感觉带我们回忆历史,感受当下。

看见不一定是真相,听见也不一定是真话,用心去感知,用爱去体验。读《看见》,看见柴静,更看见自己

❉❉❉


NO.4

评古论今,文以载道

❉❉❉

一则则对社会的见解,一项项对世人的看法,一个在评时代,一个在评影响时代走向的人物。鲁迅先生以简短有力的诗文去批判着那个动荡混乱的时代,没有固定的故事线,却以思想串联起整个文章;王晓磊以轻快明丽的笔触,述说着曹操的故事。



读《集外集》





117班 倪冯冰

书目介绍



鲁迅,被称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本书是鲁迅先生1933年以前出版的杂文集中未曾编入的诗文的合集,是他的“少年之作”。他以犀利、冷静的笔触表达了自身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深刻的社会见解

读《集外集》有感



鲁迅先生说:“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这真好像是‘乳犊不怕虎’,乱攻一通,虽然无谋,但自有天真存在”。无论处在哪个年龄阶段,鲁迅先生对社会与人生的冷峻刻画和对国民性的深刻揭示和解读都是一以贯之的,同样不变的还有他对正义的热情与渴望。他敢于面对现实的残酷,同时也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现实的残酷被神秘主义的命运无常观包裹起来后,人们只是从意志自由退缩为一种心灵的自我,于是所谓的小幸福,就和不敢正视人生的怯懦没有分别。

正如鲁迅先生在《穷人》小引中所说:“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的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那些最深刻最博大的灵魂,几乎都是既能充分体验人性之暗昧,又能充分体验阳光之明朗的人,因而在三更黑夜中也能守住一份光明


读《卑鄙的圣人曹操》





116班 施天威

书目介绍



当卑鄙与圣人两个相矛盾的特质结合在一个人身上时,一个枭雄便诞生了。曹操曾在担任洛阳北尉时就被人评价为“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在乱世尚未降临前,曹操忠于汉室,为官正派,百姓曾称其为“东阿有个万潜,顿丘来个曹操,兖州治下俩清官,两地黎民吃饱饭”。由此可见曹操治世才能。但风雨飘摇的东汉王室终究是引起了黄巾起义。乱世初期曹操仍秉持着兴福汉室之愿,但接连发生的事件使他发生了改变,举着“奉天子以讨

臣”的旗号开始了逐鹿天下的进程。


读《卑鄙的圣人曹操》有感


曹操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善纳谏言,并加以实施;另一方面,他又刚愎自用,对一些事情过分自信便大吃苦头。他有时能无条件相信属下,但有时却对自己儿时的玩伴百般猜忌。

当年,关云长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杀了汉朝四位州郡太守,将曹操赠予他的战袍置之于地。而曹操对这些统统不计较,反而很敬重他,让使者放行关羽,这充分体现了曹操敬重忠义之士的大度与仗义,奸佞小人会这样做吗?肯定不会,他们早把关羽剁成肉酱了。曹操杀黄祖,令其部下陈琳不满,击鼓骂其为奸佞小人,而曹操礼贤下士,询问他原因。原来陈琳的故友被曹操奸杀,曹操见他如此重义气,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尊他为上卿。曹操的胸襟是如此的宽广。曹操这个人,他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人,还是一个才华横溢、柔情万丈、敏感、孤独、自卑的诗人,他的作品有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等。《卑鄙的圣人曹操》这本书堪称历史上的著作,语言十分简洁,富有幽默气息,作者笔下的曹操有时阴险狡诈实在卑鄙,有时心胸宽阔不愧为一世豪杰,有时胸怀大略目光甚远,有时柔情仁义体恤天下众生。

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曹操的双面性格,使我认识到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回避对他人的不信任,更不能骄傲自狂,同时做人要有像曹操圣人般的情怀和远大抱负。



一本本好书,能鉴古今,明得失

于书中获取学问,于纸间明悟生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

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与书为友,闲品茶香,静听天籁

你将收获无限可能


本期读书心得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

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