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走进无人机研究院 | “续火烛心,寻迹长空”系列活动

时间:2020-12-29来源:长空学院点击:512

      知史明智,以史育人。“续火烛心,寻迹长空”系列活动第四期已经结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乔新、吕樟权、钱智声、魏志毅、陈志良、雷玉亮等众多老教授一同赴无人机研究院参观。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冯绍红老师也随行观摩此次活动。无人机研究院常务副总工程师展凤江研究员为同学们进行了细致讲解。


金色校园中的漫步畅谈


从明故宫校区到无人机研究院还有一段距离,金色的落叶铺就的路上,和蔼的老教授们为我们讲述着随时间变迁不断换颜的校园情况。

 “虽然出了学校,但这一片建筑也都是咱们南航的,这一片是咱们学校校长们、领导们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在也有老师在住,无人机研究院就在旁边。”

 “为什么带你们来这里,就是让你们看看生产线,看看祖国的发展,让你们知道学习不只有理论,还要实践动手,想当年我们可没有现在的条件……” 

听着教授们的话语,我们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年代,置身于辛劳困苦之中,笑容却洋溢在脸上,幸福温暖在心中。


花样繁杂的  无人机展示


在无人机研究院,我们随着老教授们一同展览陈列在无人机研究院的无人机。无人机研究院的展凤江老师带领我们一睹祖国先进的无人机,共同走进无人机的世界,探索这些凝聚先辈心血的产物。

 “无人机的种类繁多,功能也各式各样,有靶机、侦察型无人机、电子对抗型无人机等。”一架架无人机在责任与创新之中建起,在祖国的蓝天中翱翔,每一个无人机都是老教授们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断钻研、不断实践的产物,用短暂的生命完成它巨大的使命,为祖国的军事力量锦上添花。




生产线上的  实践力量

在各式各样飞机的另一边,是长空一号靶机生产线。研究院里的工人正在进行紧张而有序的装配,将机翼、尾翼等部件同飞机机体连接起来。

 “作为靶机,飞机主体是不会被回收的,但是如果它的发动机完好,却是可以被重复利用的”,同行的戚月老师走到一架正在进行装配的飞机面前,“这架飞机的发动机是WP-6,原本是歼-6的发动机”。大家跟随戚老师的视线,好奇地看着飞机机身下没有安装外壳的巨大发动机,对其内部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安装人员正在小黑板上一次又一次地计算着角度,“哪怕安装角度稍有偏差,都会影响飞机爬升与下滑的性能”。而远处,同行的老教授们正在讨论着关于飞机的问题。




一架飞机的诞生从来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它是无数人不断探索的成果。在并不遥远的将来,我们也将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将翱翔蓝天的信仰融入进每一寸骨血中。


互问互答  开阔眼界 


Q为什么长空一号的涂装是红色的,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因为长空一号是靶机,需要在打靶试验中,拍摄下打击过程并传输回来进行分析,所以它的颜色要鲜艳一点,便于被地面上的光学仪器识别出来。


Q咱们这个研究院制造民用飞机吗?

我们基本上没有生产纯粹的民用飞机,目前民用无人机主要是就是用于航拍、植保、电力巡线、探矿等工作范畴,而我们并没有主攻这个方面。我们主要进行装备或军贸的无人机生产


Q此次参观院所,我们对生产线有了基本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我想问一下,对于我们来说,理论与实践哪个更重要呢?


一直以来,理论与实践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感悟理论,两者互补互鉴,同等重要。我们当年是飞机设计和制造一起在做,飞机上的铆钉都是我们一颗一颗打上去的呢。


返程路中的  心潮澎湃

在返程的路上,又是一场与教授们的心灵之旅。

 “我们当时的条件和你们现在是不能比的,现在的条件是史无前例的好,我当年直到三十多岁才开始工作”,钱教授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同学们,“我希望,同学们可以远超我们,设计出崭新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飞行器!”听着过教授们的殷殷叮嘱,同学们的心中燃起了豪情斗志。

和我们最后分别的是乔教授,他依旧推着那辆相伴多年的自行车,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步履蹒跚地向校园深处走去。曾经,无数先辈也是这样磕磕绊绊的在飞行器研究的路上艰难前行,最终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细细回想中的  感与思

秋风起,落叶萧萧下,本部无人机院,我们相约造访。五六天的心驰,120个小时的神往,即是今天的目光所及。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太刷新认知了,惊讶发现原来无人机是有这么大的(然而教授说这只是中小型的)。穿梭于庞大机翼之下,探头打量机身中段,细数进气道有几个圆孔,站在成品前感慨“铆钉真多啊”,我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慨叹,真是长见识了。同时,教授们的平易近人,工作人员的有问即答,伙伴们的关心至微也让今日份更加快乐更加难忘。此行实不虚,撼我年少心。

 ——182012401邹园


在这场贴近无人机生产现场、与无人机领域大咖对话之旅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责任与创新。

在参观过程中,我遇到了姓李的一位军哥,他们一行人专门负责将无人机院生产的无人机接装到部队,他介绍到发动机是飞机的灵魂,这使我感到责任重大,也坚定了我从事飞动行业的决心,争取让祖国的发动机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而此行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姓钱的爷爷,他是68年我国第一代无人靶机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多种型号无人机的总设计师。他回忆自己凭借航空报国的热情,自发申请无人机靶机研究项目,和几位同仁一起完成了从设计、制造到检测的全过程,他还特别提到为了解决机翼大梁的问题创新性采用多个板块代替一根大梁的方法。他嘱咐我们要依托比他们好得多的学习研究条件,做出比他们更大贡献。我又一次感到肩上的责任与期待重大,也感到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要追求卓越,在无人机领域做出更大贡献。

续火烛心参观先进无人机,航空报国争做卓越南航人!

 —182010207袁恩光


走进无人机研究院,长空靶机映目。共和国复兴大业,莫说前路漫漫,南航先辈功勋卓著。为收集核试验第一手资料,一代航空人开辟了中国无人机研究的领域,长空系列在中国靶机中显得格外耀眼。从上个世纪一路走来,我们依旧看到长空系列靶机的身影。真正走进了解这些国家机密,我们会发现航空人的不易。通过负责人员和老教授的细心讲解,我们对军用无人机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科技就是我们的底气。航空报国,志在长空。

 ——182011107李宝忠


 “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精致做”,这或许只是对工匠精神的朴素诠释。但我们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校园所学应用到动手实践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中国制造将愈加强盛!最后,感谢教授们的指导帮助,感谢无人机研究院的大力支持,让同学们有机会真切领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意义,近距离、真切地感受无人机的生产过程,感触良多,收获颇丰,不虚此行!